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后一次飞行任务。 在神舟十三号乘组完成6个月的驻守任务之后,明年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将全面进入在轨建造阶段,趁热打铁继续发射空间站其它舱段的发射工作,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空间站的建设任务——
首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资,为随后实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做准备;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在2022年也就是明年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时间计划上一环扣一环,必须争分夺秒落实好每一步。 对比国际空间站,前后批次的宇航员的工作交接,都是在空间站内进行的。在我国的空间站正式建成以后,同样也会执行这种无缝对接模式——不等到上一批宇航员返回地球,新的宇航飞船就已经发射升空。 今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设全面展开。“天宫”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居中,“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此外“天和”核心舱还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核心舱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还能实现水和氧气的循环利用,降低补给需求,让航天员实现更久的在轨停留。 而“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承担着舱内、舱外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等科研任务。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以及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4个重要领域制定了系统的、长期的规划,将研制一大批科学研究设施,支持在轨开展1000余项研究项目。 空间站不仅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空间科学的一个*大枢纽。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太空资产是国家战略资产,要管好用好,更要保护好”。 中国空间站还是我们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或者空间领域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航天强国的“强”不仅体现在自己强,还体现在朋友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航天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将为我们开展包括航天员联合飞行在内的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更好的平台,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向我国提出了这方面的意愿。在航天员选拔训练方面,也已经开展了合作。比如,中国航天员曾赴俄罗斯参与训练,欧洲航天员也曾于2017年参加过中国组织的海上救生训练。 此外,就像神舟十二号给学生们进行的科普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未来这也成为一种常态。空间站上长期、常态进行的科普活动,对于激励年轻人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其作用是无法用金钱去估量的,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是无价的。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18年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厚积薄发,不断为我们带来超乎想象的惊喜。 中国空间站,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乡高新电子商务产业园成立于2014年11月,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备案为省级众创空间,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公司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新兴科技型企业,是新乡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也是新乡市重要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