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会枯竭的,但是文化却可以传承。任正非把培育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企业文化氛围看得很重,并希望这种企业的责任文化体系能够一代代地为华为员工所发扬光大。
企业愿景给发展目标插上梦的翅膀
当任正非在1994年提出振聋发聩的十年狂想“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时,没有人相信竟然会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当年华为的产值在100亿元左右,员工人数在8000人左右。虽然企业规模已经不小,当距离世界**企业的规模还很远,据说当时大家都友好地笑了起来。而这一天虽然虽然姗姗来迟,但总算在以任正非为领袖的华为人执着的努力下成为现实。小小的华为公司竟提出这样狂妄的口号,也许大家觉得可笑,但正因为有这种目标做导向,华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事实上,自成立以来,华为与国际行业巨头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这一年华为的研经费是88亿元,相当于IBM的1/65;华为的研发经费是朗讯的35%,产值是它的4%。差距虽然很大,但每年都在缩小。在任正非看来,若不树立企业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就无法使客户建立起对华为的信赖,也无法使员工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发扬脚踏实地的精神。
据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回忆,1990年,仍处于草创阶段的华为仅仅20多人,当“任老板很能激发年轻人的激情,经常给他们讲故事,讲未来”,用理想与未来引领年轻人的热忱与投入。回眸华为发展的20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任正非对伟大理想与抱负的坚守,华为究竟会发展得怎样。让我们重温任正非的铿锵语言吧!“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愤图强,一个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一个员工需要具备四海为家的胸怀和本领才能收获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当任正非说出这句话时,许多将要奔赴海外战场的勇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激情满怀。而理想的实现,是用越挫越勇的斗志、用屡败屡战的精神来完成地。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海外战场,华为人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总算有所突破,并*终超过国内市场销售额。
用愿景来指导工作,是一门深邃的管理艺术,同时也是企业文化一种深刻地表现形式。成功的企业愿景就好比预言,具有唤起员工行动的力量。一般来讲,愿景的言语应该是平实的、易懂的,但又必须具有无法抗拒的力量,让每一位员工在做出决定和行动时都会自问:“这符合我们的愿景吗?”与此同时,成功的企业愿景必须致力于满足客户的深层需要,从生存需要、信息需要直到发展需要和情感需要。同时,也必须根植于企业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些**的跨国公司的美好愿景:
迪士尼乐园——给人们带来快乐;
美国房屋抵押协会——使住房民主化;
沃尔玛公司——给普通人提供和富人一样的购物机会;
波音公司——成为全球*大的商用飞机制造商,并把世界带到喷气式飞机的时代;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服务*好和*大的世界性金融机构。
企业对于未来的展望和美好愿景的憧憬往往代表着企业努力追求和争取的目标,远大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愿景却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从而有效地指引人们前行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人们本能的反应是畏惧或者逃避,而清晰的企业愿景可以消除团队成员的畏惧和逃避心理,引领团队前行的方向并将企业的未来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
新乡高新电子商务产业园成立于2014年11月,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备案为**众创空间,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公司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新兴科技型企业,是新乡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也是新乡市重要的科技**创业载体。
















































































































































































